【人物访谈】刘建宏:走进新媒体不是一时冲动

“我是一个想闯一闯的人,如果一件事情有一些风险,像我这种胆大的人就可能会去尝试一下。我希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刘建宏说。

足球之夜创办之初的几位元老

刘建宏第一次“带着风险出来闯”是1996年从石家庄到北京。

那时,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6年的刘建宏在石家庄电视台工作得顺风顺水,没有了什么挑战,他说已经看到50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1996年年初的一次聚会,他的朋友都鼓励他去外面看看,而此时,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在央视体育部任职的张斌也对他发出了邀请。

1996年元宵节那天,刘建宏离开石家庄坐火车来到北京。他到了中央电视台,张斌把他接进央视大楼。

中午在食堂吃饭,同桌的除了他和张斌,还有那时全国观众已经很熟悉的解说员韩乔生和黄健翔。初来乍到的刘建宏默默地吃着饭,其他三个人则在讨论一个节目。

张斌说:“节目的名称我已经想好了,叫《足球之夜》。节目的宣传词我也想得差不多了,叫《足球之夜》——球迷每周的节日。”三个人在热烈地讨论着,刘建宏只是偶尔以观众的身份说一点感受。

吃完饭,张斌问他:“怎么样,来《足球之夜》吧!我知道你喜欢足球,这个节目可以保证你每周都能去甲A赛场,让你和中国足球生活在一起!”

刘建宏就这样进了中央电视台。他那时只是一名临时工,住在离央视很近的一个小宾馆里,因为临水,房内比较潮湿,屋里有很多蟑螂。“每次深夜加班回到房里,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蟑螂。打蟑螂也是就地取材,就是用宾馆里的塑料拖鞋,一晚上能打死几十只,那是那段时间很让我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因为打死它们我就能安心睡觉了。”

那时的刘建宏是一名真正的“北漂”。

如今回忆起来,他说当初最难忘的是晚上下班时走在路上,看到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灯是属于自己的,于是就主动加班,因为加班到深夜,各家的灯都灭了,就不会有那种凄凉的感觉了,“只是一种小知识分子的酸楚感觉罢了。”他自嘲。

“北漂”的刘建宏依然是兴奋的。大学二年级时,系里组织学生参观中央电视台,刘建宏第一次看到央视的演播室,特意站在新闻联播演播室的监视器里看自己出镜的样子,那时他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来这里工作,哪怕只是一天。

2008年欧洲杯演播室

白岩松、黄健翔是当初刘建宏来北京的一个原因——“我们三个人同龄,既然他们可以做成这样,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死目标,到北京以三年为限,混得好自然不必说,万一混不好,干脆回老家摆个地摊……”

刘建宏在央视的身份有制片人、主持人和解说评论员等。虽然自从解说世界杯后,他的解说风格时常被网友调侃,但他作为制片人和主持人一直在获得观众的点赞。2002年,刘建宏获得主持人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体育节目主持人。

在刘建宏主持的众多节目中,《三味聊斋》是他最难忘的一个。

这是由他、白岩松、黄健翔主持的谈话节目,在2002年世界杯前面世,三人聊的是和足球有关的话题。

至今,回想《三味聊斋》的录制经历,刘建宏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节目正式录制那天,他们三个人才第一次凑齐。

“我们在演播室外面大概议论了半个小时,很快找到一些话题点,于是冲进演播室开始录制。”回头来看,这虽然是一个没有策划的节目,但也可以说是策划了很多年的——三个喜欢足球的人,就像三个球迷遇在一起,把自己对足球的感悟、经历、记忆,统统拿出来进行分享。对于两个拍档,刘建宏回忆起来说,他们其实都是促使自己当初来北京的一个原因。

“当初我在石家庄电视台工作,某一天不经意间,看到电视屏幕上一个年轻的面孔用一种迥异于过去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话语主持新闻节目,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想带给这个时代的一种话语方式吗?由此我开始关注白岩松,关注《东方时空》,并且最终下定决心,闯荡北京。黄健翔同样是我来北京的原因之一。1995年前后,我们在央视体育频道就经常听到他的解说了,我就想,我们三个人同龄,既然他们可以做成这样,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死目标,到北京以三年为限,混得好自然不必说,万一混不好,就证明自己当年入错了行,根本不是干新闻的料,与其浑浑噩噩,还不如干脆回老家,摆个地摊,只要能糊口,买一张足球报纸没事翻翻就行。”刘建宏说。

与米卢合影

现在刘建宏的工作并不是以节目录制结束为终止,而是以节目录制结束为起点。作为首席内容官,他除了基本节目的录制,还要负责分析节目播出后的数据反馈,给后来的节目制作以调整改动

刘建宏当然没有回老家。当初的“北漂”生涯,随着他在央视的身份由临时工转成正式员工而结束。当他已成为球迷熟知的名嘴,当他在北京有家有房有地位后,他人生的上半场也即将圆满结束。

之所以选择另外一个崭新的平台,刘建宏坦诚不是因为世界杯的解说被观众议论,也不是因为央视的工作压力太大,而是他看到了时代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我从1996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就对互联网很感兴趣,2008年开始跟新媒体的人有一些接触之后对新媒体越来越感兴趣,我也是看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到今天,所以对我来说,走进新媒体并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

然而,互联网的快节奏让刘建宏起初有些招架不住。现在刘建宏的工作并不是以节目录制结束为终止,而是以节目录制结束为起点。作为首席内容官,他除了基本节目的录制,还要负责分析节目播出后的数据反馈,给后来的节目制作以调整改动。

刘建宏眼下受到网友争议的一件事,是他所在的乐视体育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推出付费会员,也就是要付费观看中超的比赛。刘建宏认为这是必经之路,球迷的切实支持,是联赛成长的根基。

“英超联赛版权占收入比的54%,意甲为38%,德甲、西甲都为35%,而中超仅为3%。中国的体育内容要进入付费时代,只有进入到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说的中国产业、中国职业体育的未来才会形成真正的模式,才能看到真正的曙光。否则,我们永远在怪圈中蹉跎。”刘建宏说。

在新书的首发式上,黄健翔调侃说:“建宏这本书叫《上半场》,我很期待他二十年后再出一本书叫《下半场》。等我们八十岁的时候,再出一本书叫《加时赛》。”刘建宏说,他相信体育可以改变人生、改变中国。参与、见证、记录这些,会让他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苏莉鹏

照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