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罗兰 反转巴黎淡香精 YSL Yves Saint Laurent Mon Paris, 2016

时过境迁,代表着YSL的香水也渐渐淹没在了历史之中。巴黎也渐渐脸谱化,那个象征着自由与艺术,奋斗与牺牲的文化辉煌之都,渐渐地被红酒美女,铁塔香吻所代表,而YSL的Paris,被后辈Mon Paris所替代……

YSL的国内专柜,并没有初版经典之作“Paris”,有的都是这一列蝴蝶结,哪怕你去电商平台搜索“YSL PARIS”,出现的也都是这一列粉色的小瓶子,Mon paris。

它出生在一个好的时代,互联网数据流时代,同时它还拥有着庞大的策划推广团队,在这两个方面帮助下,Mon paris的名号响彻整个中国互联网,其广告海报出现在各个APP打开的界面,哪怕不玩香水的人都知道最近流行一款“斩男香”,名字叫“失魂果”,“反转巴黎”。

中国的美妆策划和运营似乎永远不在乎所推广的物品质量怎样,尤其是香水,只要往上面贴美好夸张的标签,让人有足够的虚荣体验,那就足够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只要给钱,谁上不是上。

围绕着这支香水的宣传无非就是“斩男”,“失魂果”,“行走的春药”,“男人一旦触碰,就会激发起无法克制的情感欲望,让他彻底眩晕,只为你沉迷。”等莫名其妙的话题,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物化女性,打擦边球的色情噱头,可对香水本身气味结构,以及所表达到底如何,没有一个字的描述。

但这种营销很成功,很多不使用香水的女性都听信了这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毫不吝啬掏钱购买。我永远记得当年,我办公室一位女士,花大价钱买了一瓶这个香水,喷了一身飞奔进了办公室,一边跑一边问所有的男性员工:“怎么样?你们有没有激动?有没有硬?” 其表情认真期待的样子完全没让我感觉她在开玩笑。 而那些可怜的试验品男性员工,一个个捂着鼻子哀嚎,哪怕是冬天都求生欲极强地打开了窗户和电风扇……

它的名字叫“Mon paris”,我的巴黎,却不是我的巴黎。我的巴黎是那个自由勇猛的地方,是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是YSL Paris的玫瑰与紫罗兰奏响的轻盈优雅的二重奏,不是这一只,只有甜味的所谓“春药”。

前调:佛手柑,如同爱情来临的兴奋

中调:曼陀罗,带来一阵明亮的眩晕感

尾调:广藿香,深邃而强烈,彻底沉迷其中

这是网上摘抄的介绍,然而很抱歉,这些元素我一个都没感受到,只有甜,毫无质感的甜,用一位香友的评价,那就是:甜得尴尬,甜得无趣,甜得让人健忘。

喷出来的一刹那,最明显的就是西瓜酮与合成梨子草莓与树莓的果香,其实还算不错,毕竟这是市面上所有廉价花果香香水的模板香味,并不讨人厌。然而这湿润的果香也就大概几秒,一种塑料的味道突然盖了上来,将果香变成了一枚甜的掉牙的草莓糖。而花香部分则是所有商业女香都用烂的合成牡丹,浓浓的日化质感,配上甜掉牙的草莓糖,整一个洗发水配糖浆……

至于宣传的什么曼陀罗,我真想问问他们你们真的知道曼陀罗是什么东西么?曼陀罗有毒,且无味,香水中运用的所谓“曼陀罗”是一种叫做“天使的号角”的木本植物,而那玩意更是罕见,我相信以这一瓶MON PARIS的成本,是不可能放的。PS,天使的号角是木本曼陀罗,一般说的曼陀罗是茄科草本,

这支香水给自己定位为“花香西普”,很抱歉,我连西普的灵魂,橡木苔都没闻到,更别说其它的代表,广藿,香根草,劳丹脂了。我闻得最清晰的除了那齁甜日化的草莓糖,就是塑料感极强的“降龙涎香醚”。还是用这合成材料最便宜的那种,这味道在很多廉价香水中都能见到,它是各种男士运动香水,除臭剂的主要香料之一。而在Mon paris里,它的存在感十分强烈,几乎是从喷出来的第一秒,到三天之后消失的最后一丝气息,都有着它的身影。所以整只香水,我只闻出了三种气味:齁甜的廉价草莓糖,日化感极强的合成牡丹,以及这贯穿前中后“一览纵山小”的塑料降龙涎香醚。

这是哪个次元的“西普”?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毫无层次,没有结构,只有那漫无天日的甜。

Paris由Sophia女士个人创造,流传至今,且是玫瑰主题的经典佳作。这支Mon paris由三个调香师制作而成,其质量也不必由我过多说明了。看看香水时代那一溜烟的一星评价,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女性,香水是你们的武器,提升自己气质与气场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某种情欲的目的,为了男人,矮化自己的产物。

================

估计我这篇香评触及到了谁的利益了吧,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堆人在这香评下面骂我污蔑我嘲讽我。

还是那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你们有你们继续吹嘘它是春药,让男人迷魂的权利,但你们的网络暴力并不会封住我的笔,以及我为普罗大众揭示真相拔草的心。